资讯测试

时间:2024-05-09

2024年4月 26日上午,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张剑虹老师作题为“天子衡情:清代内务府与《大清律例》”的专题讲座。张剑虹,女,1979年出生,祖籍山东临沂,汉族,中共党员,法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研究馆员。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法律史专业。后进入故宫博物院科研工作站从事全职博士后研究,目前任职于故宫博物院研究室。研究领域为清史、法律史。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著有《康乾时期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在《故宫博物院院刊》、《历史档案》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篇。

该讲座为“故宫学人讲故宫”系列讲座第六期第二讲。此次讲座由故宫博物院研究室副主任、研究馆员徐华烽老师主持,故宫博物院故宫研究院和一汽集团红旗品牌主办,故宫博物院研究室、数字与信息部承办。讲座在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数字所演播厅)举行,来自院内外50余名听众现场听取了讲座。


在讲座的第一部分张剑虹老师简要介绍了历代宫廷管理机构。指出历代为皇帝及其家族服务的宫廷机构,古已有之。汉代有少府,隋朝则置六尚、六司、六典等机构,隋炀帝又增置女官,准尚书省,形成六局二十四司,管理宫廷事务。唐承隋制,有所变化,设置了六局二十四司。此后历代对此皆继承沿袭。明代设有十二监、四司、八局,由寺人把持,合称内官二十四衙门。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张剑虹老师详细介绍了清代内务府及司法职能。首先是系统介绍了清代内务府的历史沿革。鉴于明代宦官专权的教训,清太宗皇太极极力否定这种由寺人把持的局面,天聪六年建立起由包衣构成的内务府。顺治皇帝亲政后,仿照明朝二十四衙门模式建立了十三衙门,以取代原有的内务府职能。顺治朝,十三衙门名称有所变化,到顺治十七年时,十三衙门分别是:司吏院、宣徽院、礼仪院、尚方院、御用监、御马监、尚衣监、尚膳监、尚宝司、惜薪司、司设局、兵仗局、文书馆。从十三衙门职官的设置和名称来看,有的是沿袭明代的,如秉笔、掌印、总理、管理、掌司、近侍等;有的是因事而置,如承院、院承、垂文、承议、司捕、协理、参知等。十三衙门虽然是效仿明制而设,但其所用人员与明代大相径庭,不仅有寺人,更有满汉大臣,从职权分配来看,大权掌握在索尼等满洲大臣手中。随着顺治皇帝的驾崩,十三衙门被裁撤,恢复了内务府的名称,与之前的内务府相比,这次设立的内务府的职能与管理均有所完善,设立总管大臣管理诸务,由皇帝所属的包衣(上三旗包衣)充任。下属机构有广储司、会计司、掌仪司、都虞司、慎刑司、营造司、织染局、武备院和上驷院。随着所处理的事务的细化与增多,所需人员与机构也随之扩大,从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固定的机构,并纳入国家机构体系,与部院衙门一体管理,完成了化家为国的转变。作为皇帝私人奴仆的包衣也随之变成有国家编制的官员。




TAG标签耗时:0.0023179054260254 秒

关键词: 内务府 博士 故宫研究院 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 少府 女官 尚书 沿革 包衣 皇太极 御用监 索尼 上三旗 广储司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