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词丽句总为邻——《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诗文中的茶事

  阳羡(今江苏宜兴)以制作紫砂壶出名,李笠翁《闲情偶寄》:“茗注莫妙于砂壶,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砂壶为茶器首选,是因为它不夺茶之香气,能保持茶的原味。阳羡在明清时期制壶名家辈出,代不乏人,龚春、时大彬、李仲芳、陈仲美、惠逸公、陈曼生、杨彭年等紫砂工艺大家不可胜数。阳羡还出产茶叶。《茶疏》:“江南之茶,唐人首称阳羡,宋人最重建州;于今贡茶,两地独多。” 傍山临泉,二、三友朋不期偶遇,晤对幽室,长日清谈,可抵十年尘梦。那细微的茶心,想来文人体会得更真切吧。陈继儒曾说,“热肠如沸,茶不胜酒;幽韵如云,酒不胜茶。”所以幽人雅士吟壶咏茶,也就不足为奇了。壶师们也乐得将这些诗文韵语刻在壶上,广而告之,兼添雅趣。近日在故宫博物院参观“紫泥清韵——故宫藏紫砂展”,并得读《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精美图册。获知良多,现将与茶相关的诗文韵语数则,略作敷衍,以期对有兴趣了解茶事活动的人们,提供一点茶后余资。
  友兰款紫砂诗句温壶(《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图56)腹刻行书“卢同七碗风生液,李白吟诗斗百篇。”“七碗”典出唐朝诗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参见《全唐诗》卷三八八):“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温壶上的“生液”当为“生腋”误写,原意是两腋生风。“生液”容易被人理解为口齿生津,或许时人不解,已经这样理解了。匠师与文人,骨子里还是不同的。
  愙斋款紫砂提梁壶(《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图71)壶身两面分刻“小楼一夜听春雨,一片冰心在玉壶。”此为集句,前者为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参见《全宋诗》卷三五):“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后者出自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参见《全唐诗》卷一四三):“寒雨连天夜入湖,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集句虽和茶、壶沾边,但原意非此,加于壶上,总感觉隔着一层,有俗手之嫌。更何况壶主人为大学者愙斋吴大澂,尤为不解。
  紫砂行有恒堂刻诗句圆壶(《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图65)壶身刻“挹彼甘泉,清泠注兹。先春露芽,一枪一旗。烹以兽炭,活火为宜。素瓯作配,斟斯酌斯。”首句衍化自《诗经·大雅·生民之什》“挹彼注兹”句。次句指新春初芽。《宣和北苑贡茶录》中说,“茶芽有数品,最上曰小芽,如雀舌鹰爪,以其劲直纤挺,故号茶芽。次曰拣芽,乃一芽带一叶者,号一枪一旗。次曰中芽,乃一芽带两叶者,号一枪两旗。其带三叶、四叶者,皆渐老矣。”小芽也叫蕊尖。拣芽也叫贡尖或皇尖,因为进贡而得名。中芽称客尖,推测为招待客人之意。“兽”指烹茶用的炉具,因茶炉上装饰有兽面纹而有此称谓。“炭”指烹茶用的燃料。烧水沏茶,需避浓烟,所以树梢、松枝等不宜作燃料,木炭最好。文震亨《长物志》中说:“炭以长兴茶山出者,名金炭,大小最适用,以麸火引之,可称汤友。” “活火”指有焰的炭火。砂壶表面素洁,故称“素瓯”。“斟斯酌斯”意为沏茶饮茶。古人品茗,茶汤极为讲究。水初滚动,泡沫上翻,似鱼眼微舒,称为“一沸”;四周水泡连续翻起,谓之“二沸”;壶中水波涌起,便是“三沸”。“一沸”与“二沸”,火炽水急,水中带气,不能发茶之香性。沏茶之水,最好是“三沸”。故斟酌之中,也大有学问。
  紫砂凸荷莲纹壶(《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图33)壶盖隶书“学仙笑彼金盘妄,宜咏欣兹玉乳浮。”古人饮茶,最重白色,碧绿次之,所以以“玉”为喻。“乳浮”是指沏茶的形状。宋人品茗,分煎茶与点茶两种,前者沿袭传统,把茶碾碎,放入开水中煎煮;后者即现在的沏茶,沏茶时讲究用竹制茶筅在盏中回环搅动,这样盏中茶叶会呈现不同造型,是为乳花,或别称玉花、琼花、雪瓯花等。乳花好坏是衡量点茶技艺高低的主要依据。文人也常以此标榜,据说宋徽宗点茶,玉乳漂浮,如疏星淡月。
  乾隆皇帝历来喜欢附庸风雅,品茗题诗之事自然也少不了他来帮忙凑趣。紫砂御题诗松树山石图壶、紫砂御题诗烹茶图壶、紫砂御题诗烹茶图壶(《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图20、图23、图25)的壶身都刻有乾隆御题诗《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原诗见《清高宗御制诗初集》卷九):“溪烟山雨相空濛,生衣独坐杨柳风。竹炉茗椀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松风泻处生鱼眼,中泠三峡何须辨。清香仙露沁诗脾,座间不觉芳隄转。”紫砂描金山水方壶(《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图28)上金彩书乾隆另一首诗《雨中留余山居即景杂咏》(原诗见《清高宗御制诗三集》卷二十二)中诗句:“径穿玲珑石,檐挂峥嵘泉。小许亦自佳,昨来龙井边。”这些诗真是平淡的出奇,借用茶事形容,是水没到火候,连鱼眼都没见,抑或烧过了,总之很是乏味。何况有的壶上字大如斗,描金画银,大肆宣扬,唯恐天下人不知,将素雅的紫砂,变成俗物。乾隆皇帝的事,殊难说耳。不说也罢。
  又及:《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图录中收有五件“匋斋”款小壶(见图72—76),样子不大,小巧玲珑,有“宝华庵制”、“匋斋”、“宣统元年月正元日”等款。“匋斋”主人为清末颇受慈禧太后重用的端方。此人富好收藏,涉猎门类极广,似也钟情于砂壶。这使人想起谢兴尧先生《吃茶颂》中所记一段小事:“日前在隆福寺古玩摊上,见有小砂壶一具,质式均极精巧,一入眼即知其必系名作,壶底果有‘宣统元年匋斋自制’篆章。惜壶盖略有残缺,乃用浆糊粘合者。嫌其破损,太息而去。返家后于心耿耿,终不能释。乃于第二日亟去寻购,据云余看后即出手矣。”可见端方所制,数量正为不少,只是这些制于宣统元年的壶,主人并未享受太长时间,就因镇压四川保路运动而被杀,壶真的成了身外之物,散落肆市。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