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门广场中央的内金水桥是紫禁城中最壮丽的桥,为太和门广场前5座汉白玉石拱桥的统称。太和门广场既为内金水河分出内外,内金水桥又将两部分联系成一空间整体,且于平淡中见起伏,更增强了南北中轴线上层次感。
武英殿东面的断虹桥可称紫禁城中最精美的桥。桥的白玉石栏板上花卉行龙图案经过数百年的风雨仍清晰华美,而蹲在栏柱上的小石狮更神态活泼,栩栩如生。与两旁古老粗壮而依然茂盛的十八槐相映衬,风姿秀雅的断虹桥却大概是故宫中年代最久远的一座石桥。
内金水河上还有一些桥,例如:武英门外的三座石桥仿佛太和门前内金水桥的作用,显示出武英殿作为外朝皇帝便殿的高贵。协和门旁的半壁桥,只在一面有石栏板,通向箭亭前开阔的空场;文华殿后通往文渊阁的石桥假设在一池碧水的中央;再向东,通往南三所的三座门外也架设着三座石桥,通往皇子们居住的宫殿。
此外,紫禁城内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桥,经过几百年岁月的变迁,有的古桥早已不见当年风貌。
因内金水河而得名,故称内金水桥。
取“金生丽水”之义,又相对天安门前外金水河而言,故称内金水河。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一种中国古代传统图案,又称“跑龙”。龙的造型特点是,龙头向前,尾在后,头为侧面,四肢两前两后、各为一蹬一伸。文华殿在太和殿之左,协和门之外,明嘉靖朝以前为皇帝之便殿,以后用为皇帝讲经筵之所。清袭明制。明中期,这里是皇太子摄政之地。明光宗崩,大臣刘一燝、杨涟等将皇太子从乾清宫扶至文华殿,遵其前制故。
即三座随墙门的简称,皇家建筑中的随墙门多设门楼,琉璃装饰,制作精美,富丽华贵,显示出宫殿建筑的恢宏气势。其中皇极门、顺贞门、堪称琉璃门之冠。
紫禁城东华门内过河迤北,有随墙琉璃门3座,明代称前星门。清代另辟毓庆宫南门称前星门,此门遂称三座门。
皇家陵寝设三座门,并列于三路石阶踏跺上之,称琉璃花门,为陵寝前朝和后寝的分界线。TAG标签耗时:0.001078844070434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