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静碑拓本之一
李玄静碑拓本之二
李玄静碑拓本之三
李玄静碑拓本之四
李玄静碑拓本之五
李玄静碑拓本之六
李玄静碑拓本之七
李玄静碑拓本之八
李玄静碑拓本之九
李玄静碑拓本之十
李玄静碑拓本之十一
李玄静碑拓本之十二
李玄静碑拓本之十三
李玄静碑拓本之十四

【宋拓唐李玄静碑】

新00045737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李玄静碑,墨拓,剪裱一册。共13开,每半开纵26厘米,横17.5厘米。
  此碑建于唐大历七年(772年)八月十四日,位于江苏句容县茅山玉晨观。明嘉靖三年(1529年)毁于火,传世拓本甚稀。未见整纸本,行数已不可考。
  碑原题“唐茅山紫阳观玄静先生碑并序”,世称“李玄静碑”、“茅山玄静碑”。此碑建后5年,又另立了一块由颜真卿撰书的“有唐茅山玄静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内容见王昶《金石萃编》卷一百,可与此碑相互参证。
  碑文款署“秘书郎河东柳识撰,大理司直吴郡张从申书,李阳冰篆额”,3人皆一时俊彦。碑额失拓,然“李阳冰篆额”5字为小篆体,当出阳冰亲笔。
  正文行书,总体上宗法二王,兼受同代碑版名家李邕的影响。李书笔画挺拔,字的重心下移,较之纯粹的王体更能适应大字书丹上石的视觉需要。此碑风格灵动端庄,刚健、婀娜兼而有之,无愧唐石佳品。碑文前半写得应规中矩,后半愈写愈放,笔画粗壮,字势飞动,更见神采。书者张从申当时被推为“张氏四龙”之首,大历之后“独步江淮间”(见朱长文《续书断》),良有以也。
  此本首尾完足,无甚损泐,字口清晰肥润。宝熙认为“元以前拓本无疑”,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皆定为宋拓,为历来有名之本。册前有王铎、宝熙题内、外签。册后有沈曾植题七绝二首,宝熙跋,陈宝琛、朱益藩、张玮、赵世骏4人合观款及朱翼盦另纸一跋。钤“宝熙长寿”、“沈盦墨缘”等鉴藏印6方。当是宝熙旧藏转归朱氏者。
  此碑的主要著录有: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欧阳棐《集古录目》、黄伯思《东观余论》、陈思《宝刻丛编》,清李光映《观妙斋藏金石文字考略》、严观《江宁金石记》、方履篯《金石萃编补正》、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近代罗振玉《雪堂金石文字跋尾》等。TAG标签耗时:0.018555879592896 秒

撰稿人:金运昌


关键词: 李玄静 茅山 颜真卿 王昶 张从申 李阳冰 李邕 宝熙 王铎 沈曾植 陈宝琛 欧阳修 黄伯思 何绍基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