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8日上午,由故宫博物院和湖南省文化厅主办,中共醴陵市委、醴陵市人民政府承办的“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展”在斋宫展厅开幕。当天下午,围绕此次展览和醴陵釉下五彩瓷研究的相关问题,在建福宫敬胜斋召开了专题学术研讨会。来自湖南、江西、北京、日本等地的40余位专家学者和工艺美术大师应邀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13篇,12位代表在会上宣读了论文,3位代表进行了即席发言。
陈丽华副院长、醴陵市政协陈立耀主席分别致辞,随后,与会代表按照“千年窑火”、“横空出世”、“当代国瓷”、“文化新瓷”等四个主题依次发言,并展开热烈讨论。 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br>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br> 明制。建于天坛内西侧,东向,为皇帝致斋专用之宫。百官在各自衙署内致斋。斋戒中要求:“不饮酒,不食葱韭薤蒜,不问病,不吊丧,不听乐,不理刑名,不与妻妾同处。”清朝雍正年间宫内建有斋宫,祭天时,皇帝于大内斋宫致斋二日,坛内致斋一日。百官皆斋于公署。其制辞是:“凡陪祀致斋各官不理刑名,不宴会,不听音乐,不入内寝,不问疾吊丧,不饮酒茹荤,不祭神,不扫墓,有疾有服(守孝)者皆弗与,其有故违不到者,察治之。”建福宫,面阔三间,卷棚歇山顶,黄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带周围廊。前檐廊左右与抄手游廊相接,左右廊可通至第二进院。室内明间为宝座,东西次间为休憩之处。室内装修为金漆描绘,紫禁城建筑中甚为少见,堪称精品。乾隆皇帝赞其建筑“俭朴而不至陋,环境幽雅而匪遐。”
敬胜斋,外观九间,内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五间与延春阁正对,两侧接游廊与阁相连。室内阁上有匾曰“旰食宵衣”。是对帝王废寝忘食,勤于政事的赞誉。斋西四间偏于花园的西北角,为乾隆八年西墙西移后所添建。
同“太师”,古代三公之一。《王莽传》:始建国元年,以太师、太傅、国师、国将为四辅,位上公。故太师可称太师公。地皇三年,“关东人相食,四月遣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祖都门外……莽曰……今使东岳太师特进褒新侯开东方诸仓赈贷穷乏,太师公所不迥道,分遣大夫谒者并开诸仓以全元元。”TAG标签耗时:0.000151872634887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