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1日,备受瞩目的“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明中都遗址从入围终评的20项考古发掘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明中都遗址位置图

一、揭示出涂山门为单门道券洞式城门,城台底部南北宽约39.5米,东西进深约23米,为内夯土外包砖结构,夯土芯采用一层砖瓦一层土的“夹瓦扎“夯法。城台北侧贴着城台北壁设置东西向马道,也是内填夯土、 外甃砖石的结构。城台南侧与外郭城土城墙之间以砖墙连接。城台、马道及砖城墙均坐落在地下挖有基槽的夯土平台之上,并存在明确的先后营建次序。基槽及平台夯土也采用一层砖瓦一层土的夯法,城台部分的基槽底部还见有地钉。
涂山门遗址位置图及三维模型

城台南墩台夯土芯
涂山门城台下基槽和地钉情况
二、经过2015年至2021年的累积发掘,通过揭露夯土台基及其内部磉礅,厘清了官城内前朝区宫殿基址及部分附属建筑的布局,为进一步探讨建筑的开间尺度、营建次序、建造工艺等奠定了基础。从西半部揭露的情况可知,宫殿为前后殿加穿堂的“工”字形布局,前后殿均为“九四”开间,前殿后出抱厦。穿堂阔三间,深七间。后殿西侧接有可能为连廊、门房、崇楼的附属建筑。主殿前后殿加穿堂的结构,与宋元时期宫殿建筑形制较为接近,后殿西侧附属建筑组合则与北京故宫内同位置的建筑组合十分相似。
明中都前朝区宫殿的示意性复原(故宫李纬文绘)

三、发掘显示宫殿坐落在前高后低的夯土台基之上,与北京太庙的做法类似。台基南部外缘包有石须弥座,正、侧面均发现数量不等的踏道,从后殿处向北的地面与台基顶面取平。台基由多种类型夯土逐次建造而成,其内用一层石块一层土的“夹石扎”做法夯筑出密集,齐整的磉礅。磉礅有单体式、二联式和四联式等多种类型,随周边夯土同时建造。部分磉礅旁还残存有接近原位的础石,其中前殿出土的巨型石础用料边长近2.8米,础面边长2.5 ~ 2.6米,覆盆直径达1.8米,体量为目前所见宫殿建筑础石之最。前殿中后部发现长5.7米,宽4.9米的长方形黄土台,早于殿址和宫城城墙建造,是宫殿中龙椅宝座的位置,并恰好处于整座宫城的几何中心点上。
宫殿基址前殿出土的巨型石础
宫殿基址大型磉礅
明中都考古新发现的重要意义:
一、考古新发现推进了对于明中都遗址的深入认识
由于史料记载不详。考古勘探和关键位置的发掘不断增进了对明中都城整体规划布局的认识。发掘逐步厘清了各单体建筑的规模、形制,探寻到其建造工艺、次序、用材等信息,同时对于各组建筑的建造、废弃和流变过程也有深入了解。
二、发掘填补了多项学术空白。
1、近年考古发掘发现的承天门遗址“3+2”的布局为都城第二道城门洞从三门道最终转变为五门道的演变过程填补了过渡环节。是北京城标志性的“天安门”的雏形。
2、首次完整揭露出明清时期前朝区正殿的建筑布局,在南京、北京等其他城址不具备发掘条件的情况下,填补了明清都城宫殿考古的空白。
3、宫城内黄土中心点的发现,在都城发掘中极为罕见。其位于整座宫城的几何中心点上,并且是皇帝龙椅宝座的位置,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为研究古代都城的规划、选址、营建次序等都提供了珍贵材料。
4、宫殿基址发现的巨型石础,体现出建筑规模的宏大,其体量为目前所见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石础之最。
文献记载,明中都建设前朱元璋曾亲赴过开封考察,攻克元大都时还计量了元大都包括金中都的宫室,并于洪武二年十一月阅览了元宫室图。因此明中都的规划中体现了宋、元都城制度的元素。如宫城在都城中整体偏南、T字形广场设置、外金水河路线等与元大都的规划相近,三重城垣环套、中轴线五门制度、工字形宫殿等均直接或间接继承了北宋开封城的规划理念。
明中都是明清第一座真正体现京师之制的都城。其规划受到了吴王新宫一定的影响,但反过来更深入地影响到了后来南京宫城的改造和北京的都城建设。南北二京的城门形制、宫院设置、左祖右社等对称布局、内外金水河制度等均受到明中都的深刻影响,并深入到各城市明代王府及陵寝的规划中。
明中都中轴线相关遗址的发掘揭示,将宋开封、金中都、元大都、明南京和明北京城串联起来,为其填补了关键空白,这种串联也体现出中华文化基因的世代相传和中华文明连续不断的特点。同时对于推进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研究及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也具有现实意义。
四、明中都各类建筑的发掘为建筑史研究增添了重要参考资料。
宫殿基址的发掘揭示为研究北京故宫明早期宫殿布局提供了参照,为北京太庙的做法找到了源头。
各类建筑的工艺、做法、营建次序、建筑材料的发现为明中都建筑营造的复原研究提供了关键依据,也为其他同类建筑研究提供了参照材料。
窑址等工程遗迹发掘,建筑材料的科技研究等在探讨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建筑材料的生产、流通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发掘出土的琉璃瓦件
宫殿基址出土的盘龙柱头
宫殿基址出土的龙纹栏板
自2017年始,受国家文物局委托,故宫考古研究所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明中都遗址考古工作,先后参与完成外金水桥、护城河、西华门、涂山门、核心宫殿区等发掘工作,并对明中都城址及明皇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2019年初,双方共建的明中都考古工作站正式投入使用。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