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器鉴定培训班(提高班)

2014-07-21

  为了提高博物馆陶瓷研究人员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受国家文物局委托,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于2014年7月6日至7月20日承办了此次培训班。培训班邀请故宫博物院内陶瓷专家,从明清瓷器鉴定概论、明清青花瓷器发展与鉴定、明清颜色釉瓷器发展与鉴定、明清官窑制度、科技方法在古陶瓷鉴定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理论授课与现场教学。30余名学员来自全国27个省市,均为从事陶瓷研究与保护的专业技术人员或鉴定站业务人员。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故宫博物院利用丰富的藏品资源和优秀的师资力量,使学员们系统地了解明清瓷器鉴定的基本知识与方法规律,梳理鉴定要义。


  (1)开班仪式


  2014年7月7日上午,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承办的明清瓷器鉴定培训班(提高班)开班仪式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敬胜斋举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董保华、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国家文物局人事司司长解冰、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培训班授课教师、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冯小琦、苗建民、吕成龙、王光尧等出席仪式。宋纪蓉副院长主持开班仪式。


  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首先致辞。他简要说明了故宫学院成立的初衷,并向学员们介绍故宫博物院陶瓷藏品情况和古陶瓷研究的进展,表示这是故宫学院成立以来受国家文物局委托举办的第一个培训班,并预祝此次培训班顺利举办。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董保华随后讲话。他首先感谢故宫博物院和故宫学院为承办此次培训班所付出的努力,强调开展专业人才培训,是国家文物局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全国文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的要求。加强文物鉴定人才培训,是促进文物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更是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他还向学员们提出三点希望:希望各位学员加强职业道德素养、珍惜本次培训,以及加强日常业务学习。最后,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先生致辞。耿先生对学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与大家分享了他参加国家文物局自1966年以来举办陶瓷培训班的往事。颇有感慨地提出要求,作为一名博物馆的陶瓷研究专业人员,要对祖先留下来的珍贵文物深入研究,能够准确识别真伪和年代品种,进一步探索古陶瓷历史和工艺,要在陶瓷研究领域有发言权。




  (2)专题授课


  此次培训班旨在使学员掌握明清瓷器鉴定的基本知识与方法规律,梳理鉴定要义。通过讲课、讨论、观摩、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传授经验。达到“两个提升”,一是鉴定理论水平的提升,二是传统鉴定方法的提升;“两个结合”,一是传统目鉴方法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同时借鉴考古学方法;二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训内容包括明清瓷器鉴定概论、明清青花瓷器发展与鉴定、明清五彩瓷器发展与鉴定、明清斗彩瓷器发展与鉴定、明清颜色釉瓷器发展与鉴定、明清官窑制度、明清宫廷陶瓷史以及科技方法在古陶瓷鉴定研究中的应用等。


  培训班的授课教师专门邀请了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讲授第一讲,题为《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详细阐述了故宫博物院藏品的特点与各类文物收藏的情况,重点介绍了故宫研究院与故宫学院的工作,展现了故宫博物院全面提升公众服务与文化宣传的理念与措施。第二讲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先生讲授“中国瓷器鉴定(明清之部)”。耿先生93岁高龄,亲自进行授课。他以大量精美的图片阐述了鉴别明清瓷器的基本要点,并传授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之后的课程分别由故宫博物院的四位研究馆员——冯小琦女士、苗建民先生、吕成龙先生和王光尧先生担任。冯小琦女士主讲《明代瓷器鉴定概论》、《明代五彩瓷器发展与鉴定》、《明代颜色釉瓷器发展与鉴定》、《明代地方窑瓷器发展与鉴定》、《清代瓷器鉴定概论》、《清代颜色釉瓷器发展与鉴定》;苗建民先生主讲《科技方法在古陶瓷科技研究中的应用》、《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科技研究工作》;吕成龙先生主讲《明代青花瓷器发展与鉴定》(上、下)、《明代斗彩瓷器发展与鉴定》、《清代斗彩瓷器发展与鉴定》、《清代五彩瓷器发展与鉴定》、《清代珐琅彩、洋彩(粉彩)瓷器发展与鉴定》(上、下);王光尧先生主讲《清代青花瓷器发展史略与鉴定》(上、下)、《明清官窑制度》、《明清宫廷陶瓷史》(上、下)、《明清瓷器考古:研究进展与最新资料》。


授课教师单霁翔先生


授课教师耿宝昌先生


授课教师苗建民先生


授课教师吕成龙先生


授课教师王光尧先生


授课教师冯小琦女士


  这四位专家是故宫博物院陶瓷研究领域的骨干,学术各有专攻,且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开班前,每位老师都精心准备了供学员们预习的讲义,认真制作教学课件,将自己几十年的研究精华与鉴定心得毫无保留地与学员们分享。


  (3)现场教学

  为使学员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授课教师特意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若干窑址出土瓷片带到授课现场。按照时代分类,结合鉴定要点,学员们反复上手观摩,就相关问题展开交流讨论,与授课教师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很多学员表示这种授课方式事半功倍、效果极佳。


 


 


  除此之外,在故宫博物院器物部陶瓷组工作人员的协助与管理下,培训班特意安排学员走进故宫博物院古陶瓷观摩室,邀请冯小琦研究馆员对室内展示的相关陶瓷藏品进行讲解,并将部分典型藏品移出展柜,摆放置学员面前。让他们通过上手观摩,零距离感受不同时期古陶瓷的造型、纹饰、胎釉、款识特征,其中不乏著名的永乐甜白釉僧帽壶、永乐青花压手杯等标本精品。


  培训班还邀请吕成龙研究馆员对故宫博物院展览“色彩绚烂——故宫博物院钧窑瓷器展”、陶瓷馆以及“孙瀛洲先生捐献文物展”进行现场讲解。7月的北京酷暑难耐,但是学员们学习劲头十足,没有一个人请假缺席,大家紧随主讲人,认真参观完所有展览。学员们普遍感到故宫博物院所藏陶瓷自成体系,全面地反映了中国陶瓷生产八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无论数量,还是质量,故宫博物院陶瓷藏品在世界上均堪称首屈一指。为使学员们深入了解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科技研究工作,培训班组织学员参观国家文物局古陶瓷重点科研基地实验室(故宫博物院),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讲解各种仪器分析方法、基本原理、基本功能,以及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并现场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


  (4)培训考核


  为了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学员们的学习成果,经过征求授课教师的意见,最终确定培训班结业考核由闭卷答题、看图辨真和瓷片断代三个部分组成,满分150分。闭卷答题部分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简答题,计100分,由四位授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编写题目;看图辨真部分,计20分,播放10组本朝器物与后朝仿前朝器物的对比图片,要求学员在每组中选择哪一件是真品,写下对应的编号,每组器物图片观察时间为1分钟;瓷片断代部分,计30分,要求学员现场将10片不同时期的瓷片,根据纹饰、胎釉等特征,依次划归为五个时期:永乐-宣德、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康熙、雍正-乾隆,限时1分钟。四位授课教师悉数到场监考,并参与阅卷工作。学员们经过培训班日常的认真学习,以及紧张的考试复习,最后,37位学员全部通过考核,顺利结业。




  (5)结业仪式


  2014年7月19日下午,明清瓷器鉴定培训班(提高班)结业仪式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敬胜斋召开。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国家文物局人事司培训处副处长周君生、培训班授课教师、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冯小琦、苗建民、吕成龙、王光尧等出席仪式,培训班所有学员和教学管理组成员参加。结业仪式由故宫博物院科研处处长宋玲平主持。


  结业式上,故宫博物院科研处业务培训科科长陈瑞从培训内容、授课教师与培训学员以及教学管理等三个方面作了培训班总结报告。来自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的尹夏清研究馆员作为学员代表发言,认真总结了半个月来学习体会和收获。培训班授课教师代表吕成龙研究馆员详细介绍了此次培训的授课情况,并对学员们提出作为一名古陶瓷研究工作人员要严守职业道德和严肃对待文物鉴定的要求。随后,院领导和专家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学员们拿到证书都十分激动,半个月来的辛苦和努力终于在这一刻收获了成功。


 


  国家文物局人事司培训处副处长周君生代表国家文物局向顺利完成培训任务的全体学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故宫博物院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此次培训班是一次创新,开办的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也很好地依托了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的有利条件。此次培训班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


  随后,宋纪蓉副院长讲话。她说,故宫博物院作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拥有着非常丰富的藏品资源,利用这种优势故宫博物院有信心、有决心担负起在全国博物馆界培养出更多优秀学者的责任。故宫博物院将以故宫学院为平台,成为国家文物局专业人才的培训基地,面向全国文博界敞开大门,此次培训班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故宫博物院将和国家文物局进一步加强合作,希望未来在更多的培训项目上得到文博界同仁的认可与支持。最后,宋纪蓉副院长再次对国家文物局、授课教师、科研处、建福宫以及资料信息部的工作人员表示由衷地感谢,强调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故宫学院的培训工作才能做的更好。


(张涵/文  田明洁、孙志远、陈瑞、张涵/摄)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