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原始青瓷及德清火烧山等窑址考古成果汇报展”在延禧宫展厅开幕

2011-10-24

  由故宫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德清县人民政府主办,德清县博物馆、绍兴县博物馆(越国文化博物馆)承办的“浙江原始青瓷及德清火烧山等窑址考古成果汇报展”于2011年10月25日在故宫博物院延禧宫展厅开幕。展览为期5个月,将于2012年3月25日闭幕。
  原始青瓷是学术界对商至西汉时期烧造的高温青釉窑器的称法,是中国瓷器的鼻祖。原始青瓷的创烧,在中国乃至世界瓷器发展史上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解决原始青瓷的发展序列问题,2007年3月—5月,故宫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德清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德清县火烧山原始青瓷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先后发掘了南山窑、亭子桥窑和大园坪窑等遗址,获得了大量遗物,基本确立了从商代早期到东汉时期原始青瓷的发展序列,并揭示了从原始青瓷到成熟青瓷的演变过程。
  本展览汇集了故宫博物院藏品和近几年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浙江省北部东苕溪流域德清火烧山、湖州南山等商周原始瓷窑址发掘出土的标本和德清县博物馆、绍兴县博物馆所藏原始瓷精品,共计105件。展览分为“原始青瓷的功用”和“浙江原始瓷窑址考古发掘成果”两大部分。
  原始青瓷品类繁多,从功用上可大致划分为立国安邦的重器礼乐器、普通百姓使用的日用器皿以及兵器和农具,它们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古越人的宗教祭祀、日常生产和生活等活动,是越文化内涵中的精髓,更是研究越文化的重要资料。浙江地区发现的商周原始青瓷窑址已超过百处,集中分布在钱塘江以北德清县为中心的东苕溪流域和钱塘江以南的宁绍地区。商、西周、春秋、战国各个时期的原始青瓷在浙江地区都有烧造,南山窑、火烧山窑和亭子桥窑是上述各个时代的代表性窑址。这些窑址从早期到晚期自成序列,时代越晚,产品的器形越丰富,反映出当时原始青瓷生产发展迅速、使用日益广泛的特点。从商周至战国,原始青瓷逐渐走向成熟,至东汉中晚期,在烧造原始青瓷的基础上,上虞市大园坪等瓷窑终于成功烧造出真正成熟的青瓷。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丽华研究馆员、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吴志强、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教授、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故宫博物院耿宝昌研究馆员,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国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李伯谦教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书记沈岳明研究员、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上海研究员,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省博物馆、德清县政府、德清县博物馆、绍兴县博物馆等数十位领导和专家出席开幕式活动。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