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举办“魅力中国白—德化窑陶瓷精品展”
2014年10月30日,故宫博物院与福建省德化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魅力中国白—德化窑陶瓷精品展”在故宫博物院斋宫、诚肃殿隆重开幕,122件德化窑陶瓷精品集中展示,展期一个月。
故宫博物院现收藏德化窑瓷器700多件,其中明代德化窑瓷器200多件,堪称故宫博物院收藏明代地方窑瓷器的一个亮点。这次展出的122件德化窑陶瓷,包括20件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德化窑大师珍品和102件现代德化窑精品佳作。展品以被誉为“中国白”的白瓷为主,另有青花、红釉瓷等;造型丰富多样,涵盖雕塑、瓶、盘等;题材广泛,涉及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代表了从古到今德化窑陶瓷艺术的最高成就,丰富性、艺术性和风格多样性均令人叹为观止。为配合此次展览,故宫出版社出版了该社第一本有关德化窑瓷器的精品集。
当日,在故宫博物院还同时举行了关于德化窑的专题研讨会,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福建省泉州博物馆、福建省德化陶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30多陶瓷研究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就德化窑陶瓷的相关研究分别作了专题发言。
此次“魅力中国白—德化窑陶瓷精品展” 是德化大师作品首次在故宫博物院集中展出,期间举办的专题研讨会和出版活动也同属首次。这些活动的举行必将推动德化与故宫博物院的进一步友好合作与交流,推动千年瓷都谱写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背景材料:
故宫博物院自20世纪50年代设立陶瓷陈列专馆以来,一直都开辟明代德化窑瓷器陈列专柜,所展出的德化窑“何朝宗款”白釉达摩立像、观音像等,经常引来大批中外游客驻足观看,赢得他们交口称赞。
德化县位于中国东南部、福建省中部,德化窑陶瓷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陶瓷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历史上看,德化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是中国民窑的代表、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已发现商周、唐、宋、元、明、清至民国的古窑址239处,遍布全县18个乡镇。其窑址之多、分布之广、烧制规模之大,冠于全省,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德化是“中国白的故乡”,在世界瓷坛独树一帜,被称为“世界白瓷之母”,素有“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之称,特别是瓷雕技艺独树一帜、享誉天下。其白瓷温润、明净、典雅、精巧,被称为 “象牙白”、“鹅绒白”,到了明代达到了顶峰。早在宋元时期,德化白瓷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被欧洲一些国家的宫廷、贵族争相收藏,引发了长达三百年的欧洲仿制史。在瓷艺方面,德化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创作出精妙绝伦的艺术精品:以明代瓷圣何朝宗为代表的瓷雕作品被视作“东方艺术的珍品”、“天下共宝之”;清末及民国初期的瓷塑名家苏学金、许友义等作品在巴拿马、英国、日本等国际博览会上屡获金奖,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传奇。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德化瓷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并驾齐驱的陶瓷生产格局。“德化名瓷,瓷国明珠”是1993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对德化窑陶瓷的高度概括和评价。如今,德化陶瓷业发展迅猛,德化白瓷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率先成为拥有国家标准的瓷类产品;德化陶瓷、德化瓷雕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德化瓷烧制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县现有陶瓷企业14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多人,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先后荣膺“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等称号,陶瓷业成了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