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洋遗珍再聚首——“故宫博物院与上海博物馆藏明清贸易瓷展”开幕

2015-08-13

  2015年8月6日,“故宫博物院与上海博物馆藏明清贸易瓷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明清时期的外销瓷器160余件,其中故宫博物院藏品49件。展览新闻发布会暨开幕式于当日下午举办,故宫博物院娄玮副院长与器物部吕成龙副主任受邀出席。
  “故宫博物院与上海博物馆藏明清贸易瓷展”缘起于两馆(院)于2014年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越洋遗珍——上海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明清贸易瓷展”。此次展览除保留了经典的克拉克瓷、纹章瓷外,还增添了几件工艺不同的军持藏品。军持是一种盛水器,为明末清初外销东南亚地区的常见造型之一,它物美价廉,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件外形独特的青花汤盆,器腹圆鼓而饱满,器盖如荷叶,抓手似叶蒂。这一有别于传统的造型,显然是为适应西方人的习惯及审美而烧制的器皿。不仅如此,观众们还可以在展览中看到把杯、果篮、香薰等极富生活气息的外销瓷展品。
  中国的瓷器自古以来就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皇室贵族的喜爱。随着陶瓷业的日益繁荣,以及对外贸易通道的打通,“中国制造”的瓷器便翻山越岭、远渡重洋,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这些瓷器有的是“成品出口”,有的则是“来样订烧”。而将这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瓷器重新聚集在故土,齐集一堂,可谓是场别具一格的展览。
  故宫博物院的陶瓷收藏和研究,以清代御窑瓷器及宋元明不同时期各大名窑的瓷器见长。明清外销瓷的数量相对较少,主要来源于建国后的调拨、捐赠与文物征集。因此,围绕外销瓷举办专题展览,对以研究宫廷文化为主的故宫博物院而言无疑一种拓展,也将更有利于收藏与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在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经济发展需要各国间的协同合作,优势互补。在这一思路的启发下,两馆(院)推出了明清时期的外销瓷展。这既是对曾经辉煌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当下文博事业的启发。如同经济的发展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文博事业繁荣更有赖于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协作,互学互鉴。惟有如此,才能推出更精彩、更丰富的展览,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博物馆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的使命与职责。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